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游测评 新游测评

银色应征者幻化_魔兽世界银色应征者

tamoadmin 2024-09-03 人已围观

简介1.求对联,拜托了!!!!2.求一对联的下联3.千古绝对!!纪晓岚致死也没对出的绝对!!!!4.求对,好的有奖励5.紫金山天文台是谁建筑的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原联无“明”字,尔后有好事者为增其难度的情趣,又在句首增一“明“字,遂使其成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惜未发现匹想者,只是评出了六条“较佳”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门传礼记,

1.求对联,拜托了!!!!

2.求一对联的下联

3.千古绝对!!纪晓岚致死也没对出的绝对!!!!

4.求对,好的有奖励

5.紫金山天文台是谁建筑的

银色应征者幻化_魔兽世界银色应征者

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原联无“明”字,尔后有好事者为增其难度的情趣,又在句首增一“明“字,遂使其成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惜未发现匹想者,只是评出了六条“较佳”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数条,因而澳门楹联学会不得不从以前的六千港元奖金提到三万港元,再次悬赏征联,后来有人对句:“长空飘瑞雪,霏霏翔宇”。但不足之处在于诸葛亮复姓单名,单姓复名,并忽略了“孔明诸葛亮”这一字与姓名的巧妙组合,不但相互之间词意相关,丝丝相扣,而且与“纱窗”这一特定事物关照熨贴。金伯弢先生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撰出此联对句:

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凤阁:唐高宗、武宗、玄宗三朝曾将“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之“中书省”改称凤阁。上官正:宋代开封人,复姓上官,单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这条对句的大意是:若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能沐浴在清廉之风中,制定颁布政令处处时时坚持清正廉洁,那么位居百姓上属的官吏们也就不能不正派清廉。以“清风”对“明月”,“凤阁”对“纱窗”,“处处”对“个个”,“上官正”对“诸葛亮”,对工整齐,寓意合理,只是“常”对“孔”在词性上略显小疵,但仍称得上是该联的较佳对句。

五 洲 华 人 弘 扬 国 粹 的 盛 举

——为全球“绝对求偶”活动而作

甲戌年,澳门楹联界的朋友们以二百年前的一比孤联征偶。起先只是在澳门本埠开展;继而消息传到邻近澳门的地区,深圳、佛山、广州等地陆续加入了澳门的征联活动;接踵而来的更有其他省市如湖南、上海等地的群众和专家投稿响应;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西到新疆,整个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人投入这项征联活动。征联之举惊动了世界,五大洲的华侨也都有应征稿件寄往澳门。征联活动的限期已满,然而欲罢不能,一再延期,直到延之不能再延的时候,已经收到征联七万余比了。澳门楹联学会是个业余性质的学术社团,其成员均有正职在身,其组织并无分文经费,即使应付两万余封回函的邮资也拿不出来。然而小城却不乏热衷于传统文化的“热心分子”,他们为这次征联活动捐赠了必要的经费,两位医生起初出资港币六千元,后来一位女实业家加入,增至港币三万元作为“佳偶奖”的奖金。

这究竟是一比甚么样的孤联?相传清代乾隆时期《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曾经狂称天下无不可对之对,其妻便出了这个上联诘之,曰: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这一联果然难倒了文思敏捷的大才子。后来又有人在“月”前加一“明”字,更给撰写下联的人增添了难度。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写的是一个古老的题材:月夜的景色。明月照进纱窗,每一个窗孔都被照明,许多个楼阁(葛谐阁音)都被照亮。好一片月光照耀下的银色世界。就意境而言,这个五言加七言的句子只可算作“一般”,就其语文运用的技巧而言,却可用“高难度”形容了。其高难之处主要在“个个孔明诸葛亮”七字上。“个个孔明”全等于“诸葛(阁)亮”,而“诸葛亮”系一人名,“孔明”乃是“亮”的表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排序可以表述为:字+复姓+名。而在字义方面,“个个”与复姓的第一字“诸”相当,“孔”与复姓第二字“葛”同类。另外还有平仄相间的语音格局,其要求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于偶联在音义方面的要求很容易求得共识,澳门楹联学会理事长邓景滨先生提出的五条标准早为同好者们接受。这五条标准是:一、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谐,联意相关);二、运用重字技巧,首字与第九字同;三、末五字运用谐音手法,联意相关;四、末五字为“二二一”句式,且具备一定的相应关系;五、联意自然畅顺,能与上联匹配。应征者们都以“孔明诸葛亮”作为突破口,如妙手对出了这五个字,佳偶即可问世。于是,复姓的历史人物纷纷登上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联坛,例如敬德尉迟恭、子长司马迁、表圣司空图、子直令狐绹、永叔欧阳修、元让夏侯敦、子石公孙龙……不一而足;甚至单姓也不落后:香山白乐天、逸少王羲之、畹华梅兰芳、翔宇……然而所有这些都是刻意之作,几乎不见天成者。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征联活动结束,最终还是选不出“佳偶”三万元奖金依旧悬空。评选活动的主事者们从七万比应征的下联中选出十一比,颁之以“鼓励奖”,算是对征联活动作了交代。

十一比鼓励作品中以此次征联发起地的联家作品为首选。澳门潘伦山联曰:

艳阳悬绣户,朝朝妆艳慕容芳

这一比能与上联配成较统一的意境,上联描绘月色,下联勒画阳光,你写明月,我写艳阳。这一比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字+复姓+名”能与上下文相谐,强拧或硬加的味道较淡,(不像“敬德尉迟恭”中的尉迟简直不可解。)“慕容”者,“慕其容貌也”,因其容貌“庄艳”而爱慕之。吾友林佐瀚词长着眼于意境的更高层次,提议改“悬绣户”为“窥绣镜”,并嘱我阐发他的见解。我以为林氏果然点石成金,一个“窥镜”赋予静态的艳阳以鲜活的生命,连艳阳都要朝朝来窥这位镜中的主人,你说她的容貌值不值得爱慕?

澳门甲戌年征联活动至此尘埃落定,然而历史的悬案并未了结,征联活动必将继续下去,因为这比孤联以其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内容牵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弦,而对联这种具有独特民族形式、被誉为“国粹”的艺术品种又为华裔子孙喜闻乐见。澳门发起的这次征联活动即已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这种极其强大的凝聚力。

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观察,征联活动吸引或调动了五大洲的华人投入对联创作的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孤联或上联只有十二个字,然而其艺术的蕴藏却丰富无比:除了平仄相间完全合乎近体诗的格局,词义上还有人名与表字的同义呼应,“明”与“亮”甚至可以相配成词。“孔明”之孔原系表程度的副词,联中却当解为“窗孔”之孔,作者巧妙地运用同音词语造成奇特的修辞效果。此外还有重字、叠音构成语流的回荡,姓名中散发着谐音之美,偶联更有拟人手法的运用。总之,十二字的上联和二十四字一副完整的上下联是一件浓缩了多种手法于其中的艺术精品。澳门征联为五洲华人弘扬国粹、共同创造这一艺术精品提供了机缘与园地。

笔者以热心分子与后期评判的身份有幸参与其盛,受益良多,曾有一绝和一联赠澳门楹联界的贤达。其绝曰:

一比孤联千口和,竞唱孔明歌;

弄潮不让钱塘水,镜海情牵四海波。

其联曰:

虽说雕虫小技可为陋室蜗居生色金銮宝殿增辉怎可说他雕虫小技;

且看环宇大千能教黎民百姓牵魂游子裔孙寻梦方能看我环宇大千。

(作者: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程祥徽)

十一比获鼓励奖征联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紫星悬碧落,年年观紫独孤红。

(上海·刘竹青)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妩容临皓魄,条条眉妩百宜娇。

(湖北·叶文治)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美厨调法菜,盘盘羹美欧阳鲜。

(湖南·刘云中)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雨亭迎晚蔼,朝朝子雨慕容云。

(深圳·许向东)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野烟迷岭石,茫茫钜野咸丘蒙。

(南海·潘华)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德神当户卫,门门敬德尉迟恭。

(广东·胡宏)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利毫挥偶对,联联吉利夏侯操。

(深圳·梁成瑜)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让王倾玉斗,回回元让夏侯敦。

(广西·郭君禧)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怨怀次玉笛,声声闺怨吴佳期。

(加拿大·王炳源)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绿波浮水藻,团团萍绿满江红。

(美国·区泽)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艳阳悬绣户,朝朝妆艳慕容芳。

求对联,拜托了!!!!

前些年,澳门楹联学会两位会员曾联合悬赏,出句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原联无“明”字,尔后有好事者为增其难度的情趣,又在句首增一“明“字,遂使其成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惜未发现匹想者,只是评出了六条“较佳”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数条,因而澳门楹联学会不得不从以前的六千港元奖金提到三万港元,再次悬赏征联,后来有人对句:“长空飘瑞雪,霏霏翔宇”。但不足之处在于诸葛亮复姓单名,单姓复名,并忽略了“孔明诸葛亮”这一字与姓名的巧妙组合,不但相互之间词意相关,丝丝相扣,而且与“纱窗”这一特定事物关照熨贴。金伯弢先生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撰出此联对句:

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凤阁:唐高宗、武宗、玄宗三朝曾将“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之“中书省”改称凤阁。上官正:宋代开封人,复姓上官,单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这条对句的大意是:若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能沐浴在清廉之风中,制定颁布政令处处时时坚持清正廉洁,那么位居百姓上属的官吏们也就不能不正派清廉。以“清风”对“明月”,“凤阁”对“纱窗”,“处处”对“个个”,“上官正”对“诸葛亮”,对工整齐,寓意合理,只是“常”对“孔”在词性上略显小疵,但仍称得上是该联的较佳对句。

五 洲 华 人 弘 扬 国 粹 的 盛 举

——为全球“绝对求偶”活动而作

甲戌年,澳门楹联界的朋友们以二百年前的一比孤联征偶。起先只是在澳门本埠开展;继而消息传到邻近澳门的地区,深圳、佛山、广州等地陆续加入了澳门的征联活动;接踵而来的更有其他省市如湖南、上海等地的群众和专家投稿响应;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西到新疆,整个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人投入这项征联活动。征联之举惊动了世界,五大洲的华侨也都有应征稿件寄往澳门。征联活动的限期已满,然而欲罢不能,一再延期,直到延之不能再延的时候,已经收到征联七万余比了。澳门楹联学会是个业余性质的学术社团,其成员均有正职在身,其组织并无分文经费,即使应付两万余封回函的邮资也拿不出来。然而小城却不乏热衷于传统文化的“热心分子”,他们为这次征联活动捐赠了必要的经费,两位医生起初出资港币六千元,后来一位女实业家加入,增至港币三万元作为“佳偶奖”的奖金。

这究竟是一比甚么样的孤联?相传清代乾隆时期《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曾经狂称天下无不可对之对,其妻便出了这个上联诘之,曰: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这一联果然难倒了文思敏捷的大才子。后来又有人在“月”前加一“明”字,更给撰写下联的人增添了难度。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写的是一个古老的题材:月夜的景色。明月照进纱窗,每一个窗孔都被照明,许多个楼阁(葛谐阁音)都被照亮。好一片月光照耀下的银色世界。就意境而言,这个五言加七言的句子只可算作“一般”,就其语文运用的技巧而言,却可用“高难度”形容了。其高难之处主要在“个个孔明诸葛亮”七字上。“个个孔明”全等于“诸葛(阁)亮”,而“诸葛亮”系一人名,“孔明”乃是“亮”的表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排序可以表述为:字+复姓+名。而在字义方面,“个个”与复姓的第一字“诸”相当,“孔”与复姓第二字“葛”同类。另外还有平仄相间的语音格局,其要求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于偶联在音义方面的要求很容易求得共识,澳门楹联学会理事长邓景滨先生提出的五条标准早为同好者们接受。这五条标准是:一、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谐,联意相关);二、运用重字技巧,首字与第九字同;三、末五字运用谐音手法,联意相关;四、末五字为“二二一”句式,且具备一定的相应关系;五、联意自然畅顺,能与上联匹配。应征者们都以“孔明诸葛亮”作为突破口,如妙手对出了这五个字,佳偶即可问世。于是,复姓的历史人物纷纷登上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联坛,例如敬德尉迟恭、子长司马迁、表圣司空图、子直令狐绹、永叔欧阳修、元让夏侯敦、子石公孙龙……不一而足;甚至单姓也不落后:香山白乐天、逸少王羲之、畹华梅兰芳、翔宇……然而所有这些都是刻意之作,几乎不见天成者。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征联活动结束,最终还是选不出“佳偶”三万元奖金依旧悬空。评选活动的主事者们从七万比应征的下联中选出十一比,颁之以“鼓励奖”,算是对征联活动作了交代。

十一比鼓励作品中以此次征联发起地的联家作品为首选。澳门潘伦山联曰:

艳阳悬绣户,朝朝妆艳慕容芳

这一比能与上联配成较统一的意境,上联描绘月色,下联勒画阳光,你写明月,我写艳阳。这一比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字+复姓+名”能与上下文相谐,强拧或硬加的味道较淡,(不像“敬德尉迟恭”中的尉迟简直不可解。)“慕容”者,“慕其容貌也”,因其容貌“庄艳”而爱慕之。吾友林佐瀚词长着眼于意境的更高层次,提议改“悬绣户”为“窥绣镜”,并嘱我阐发他的见解。我以为林氏果然点石成金,一个“窥镜”赋予静态的艳阳以鲜活的生命,连艳阳都要朝朝来窥这位镜中的主人,你说她的容貌值不值得爱慕?

澳门甲戌年征联活动至此尘埃落定,然而历史的悬案并未了结,征联活动必将继续下去,因为这比孤联以其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内容牵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弦,而对联这种具有独特民族形式、被誉为“国粹”的艺术品种又为华裔子孙喜闻乐见。澳门发起的这次征联活动即已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这种极其强大的凝聚力。

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观察,征联活动吸引或调动了五大洲的华人投入对联创作的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孤联或上联只有十二个字,然而其艺术的蕴藏却丰富无比:除了平仄相间完全合乎近体诗的格局,词义上还有人名与表字的同义呼应,“明”与“亮”甚至可以相配成词。“孔明”之孔原系表程度的副词,联中却当解为“窗孔”之孔,作者巧妙地运用同音词语造成奇特的修辞效果。此外还有重字、叠音构成语流的回荡,姓名中散发着谐音之美,偶联更有拟人手法的运用。总之,十二字的上联和二十四字一副完整的上下联是一件浓缩了多种手法于其中的艺术精品。澳门征联为五洲华人弘扬国粹、共同创造这一艺术精品提供了机缘与园地。

笔者以热心分子与后期评判的身份有幸参与其盛,受益良多,曾有一绝和一联赠澳门楹联界的贤达。其绝曰:

一比孤联千口和,竞唱孔明歌;

弄潮不让钱塘水,镜海情牵四海波。

其联曰:

虽说雕虫小技可为陋室蜗居生色金銮宝殿增辉怎可说他雕虫小技;

且看环宇大千能教黎民百姓牵魂游子裔孙寻梦方能看我环宇大千。

(作者: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程祥徽)

十一比获鼓励奖征联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紫星悬碧落,年年观紫独孤红。

(上海·刘竹青)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妩容临皓魄,条条眉妩百宜娇。

(湖北·叶文治)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美厨调法菜,盘盘羹美欧阳鲜。

(湖南·刘云中)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雨亭迎晚蔼,朝朝子雨慕容云。

(深圳·许向东)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野烟迷岭石,茫茫钜野咸丘蒙。

(南海·潘华)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德神当户卫,门门敬德尉迟恭。

(广东·胡宏)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利毫挥偶对,联联吉利夏侯操。

(深圳·梁成瑜)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让王倾玉斗,回回元让夏侯敦。

(广西·郭君禧)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怨怀次玉笛,声声闺怨吴佳期。

(加拿大·王炳源)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绿波浮水藻,团团萍绿满江红。

(美国·区泽)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艳阳悬绣户,朝朝妆艳慕容芳。

s://.baidu/link?url=7VGWLMCuUAp7_q29s0_yH-vp03mf7wnPUe36T5Q8PlbFLUsYg6FYEeHnoKoHFlBNbP_3caZmSv8W_4Gg0Q4Uh_&wd=&eqid=e312e0e00002748d0000000256172ec1

求一对联的下联

一、这是清朝大学者—纪晓岚的故事: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其二、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麼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 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什麼字啊!」「你姓苏的『苏』字怎麼写法?」 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 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 「禾」字。」佛印也装糊涂地问:「喔,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 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佛印按著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裏。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麼?」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苏东圾葫芦裏卖的什麼药。於是不动声色的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裏有鱼(余)啊!快, 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裏把鱼拿出来了。

其三、 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

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谦就回答说:

「一秃似擂槌」

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其三、嫦娥原爱绿衣郎

从前,有一幕僚家有一个天姿国色的闺女,其上峰多次向其示意娶她为妾。这位幕僚既不敢违拗他,又怕委屈了女儿,正与妻子踌躇不定,愁眉不展时,女儿前来问安,见状便问二老有何心事?父母只好据实相告。

女儿聪慧过人,又孝顺父母,便灵机一动对二老说:“我有三个条件,一是不光有父母之命,还得有媒妁之言,应请王公大人作媒;二是聘礼要有玫瑰宝石、**宝珠等珍品;三是入洞房前,还要对一副对子。三者缺一,我决不和他成婚。”

父亲连连点头说好。次日禀复那位大官,他一一应允。迎亲之日,那豪华气派自不待言,待酒足客散,大官迈步欲进洞房,却被侍婢挡住,让其对对子,只见红笺上写着:竹映桃花,君子也贪红粉色。大官看着娟秀的字体,一时对不上来,便移步庭院。正当仰望中天明月,反复吟哦时,一部属过来问:“大人不入洞房,还有雅兴吟诗作对?”大官便将索对一事告诉了他。部属听罢,连连赞叹,上联出得新巧,竹称君子,红粉桃花,一语双关。不免也沉默构思起来。

这时,星月辉映,树影婆娑,一下子触动了那位部属的灵感,只见他摇头摆尾地吟道:月穿杨柳,嫦娥原爱绿衣郎。

大官连说:“妙极!妙极!明天重重有赏。”便直趋洞房交卷。

侍婢送上对幅,姑娘玩味一番,提笔批道:“公系榜眼出身,对虽工丽,恐非出自心裁”。大官见批语,羞愧难当。他忖度片刻,便毅然离开洞房,去寻那位部属,叫他去入洞房,并以全部嫁妆为赠。

其四、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不过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只有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

他对的下联是:龚庞两**,龙首龙身

千古绝对!!纪晓岚致死也没对出的绝对!!!!

前些年,澳门楹联学会两位会员曾联合悬赏,出句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原联无“明”字,尔后有好事者为增其难度的情趣,又在句首增一“明“字,遂使其成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惜未发现匹想者,只是评出了六条“较佳”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数条,因而澳门楹联学会不得不从以前的六千港元奖金提到三万港元,再次悬赏征联,后来有人对句:“长空飘瑞雪,霏霏翔宇”。但不足之处在于诸葛亮复姓单名,单姓复名,并忽略了“孔明诸葛亮”这一字与姓名的巧妙组合,不但相互之间词意相关,丝丝相扣,而且与“纱窗”这一特定事物关照熨贴。金伯弢先生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撰出此联对句:

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凤阁:唐高宗、武宗、玄宗三朝曾将“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之“中书省”改称凤阁。上官正:宋代开封人,复姓上官,单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这条对句的大意是:若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能沐浴在清廉之风中,制定颁布政令处处时时坚持清正廉洁,那么位居百姓上属的官吏们也就不能不正派清廉。以“清风”对“明月”,“凤阁”对“纱窗”,“处处”对“个个”,“上官正”对“诸葛亮”,对工整齐,寓意合理,只是“常”对“孔”在词性上略显小疵,但仍称得上是该联的较佳对句。

五 洲 华 人 弘 扬 国 粹 的 盛 举

——为全球“绝对求偶”活动而作

甲戌年,澳门楹联界的朋友们以二百年前的一比孤联征偶。起先只是在澳门本埠开展;继而消息传到邻近澳门的地区,深圳、佛山、广州等地陆续加入了澳门的征联活动;接踵而来的更有其他省市如湖南、上海等地的群众和专家投稿响应;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西到新疆,整个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人投入这项征联活动。征联之举惊动了世界,五大洲的华侨也都有应征稿件寄往澳门。征联活动的限期已满,然而欲罢不能,一再延期,直到延之不能再延的时候,已经收到征联七万余比了。澳门楹联学会是个业余性质的学术社团,其成员均有正职在身,其组织并无分文经费,即使应付两万余封回函的邮资也拿不出来。然而小城却不乏热衷于传统文化的“热心分子”,他们为这次征联活动捐赠了必要的经费,两位医生起初出资港币六千元,后来一位女实业家加入,增至港币三万元作为“佳偶奖”的奖金。

这究竟是一比甚么样的孤联?相传清代乾隆时期《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曾经狂称天下无不可对之对,其妻便出了这个上联诘之,曰: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这一联果然难倒了文思敏捷的大才子。后来又有人在“月”前加一“明”字,更给撰写下联的人增添了难度。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写的是一个古老的题材:月夜的景色。明月照进纱窗,每一个窗孔都被照明,许多个楼阁(葛谐阁音)都被照亮。好一片月光照耀下的银色世界。就意境而言,这个五言加七言的句子只可算作“一般”,就其语文运用的技巧而言,却可用“高难度”形容了。其高难之处主要在“个个孔明诸葛亮”七字上。“个个孔明”全等于“诸葛(阁)亮”,而“诸葛亮”系一人名,“孔明”乃是“亮”的表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排序可以表述为:字+复姓+名。而在字义方面,“个个”与复姓的第一字“诸”相当,“孔”与复姓第二字“葛”同类。另外还有平仄相间的语音格局,其要求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于偶联在音义方面的要求很容易求得共识,澳门楹联学会理事长邓景滨先生提出的五条标准早为同好者们接受。这五条标准是:一、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谐,联意相关);二、运用重字技巧,首字与第九字同;三、末五字运用谐音手法,联意相关;四、末五字为“二二一”句式,且具备一定的相应关系;五、联意自然畅顺,能与上联匹配。应征者们都以“孔明诸葛亮”作为突破口,如妙手对出了这五个字,佳偶即可问世。于是,复姓的历史人物纷纷登上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联坛,例如敬德尉迟恭、子长司马迁、表圣司空图、子直令狐绹、永叔欧阳修、元让夏侯敦、子石公孙龙……不一而足;甚至单姓也不落后:香山白乐天、逸少王羲之、畹华梅兰芳、翔宇……然而所有这些都是刻意之作,几乎不见天成者。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征联活动结束,最终还是选不出“佳偶”三万元奖金依旧悬空。评选活动的主事者们从七万比应征的下联中选出十一比,颁之以“鼓励奖”,算是对征联活动作了交代。

十一比鼓励作品中以此次征联发起地的联家作品为首选。澳门潘伦山联曰:

艳阳悬绣户,朝朝妆艳慕容芳

这一比能与上联配成较统一的意境,上联描绘月色,下联勒画阳光,你写明月,我写艳阳。这一比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字+复姓+名”能与上下文相谐,强拧或硬加的味道较淡,(不像“敬德尉迟恭”中的尉迟简直不可解。)“慕容”者,“慕其容貌也”,因其容貌“庄艳”而爱慕之。吾友林佐瀚词长着眼于意境的更高层次,提议改“悬绣户”为“窥绣镜”,并嘱我阐发他的见解。我以为林氏果然点石成金,一个“窥镜”赋予静态的艳阳以鲜活的生命,连艳阳都要朝朝来窥这位镜中的主人,你说她的容貌值不值得爱慕?

澳门甲戌年征联活动至此尘埃落定,然而历史的悬案并未了结,征联活动必将继续下去,因为这比孤联以其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内容牵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弦,而对联这种具有独特民族形式、被誉为“国粹”的艺术品种又为华裔子孙喜闻乐见。澳门发起的这次征联活动即已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这种极其强大的凝聚力。

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观察,征联活动吸引或调动了五大洲的华人投入对联创作的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孤联或上联只有十二个字,然而其艺术的蕴藏却丰富无比:除了平仄相间完全合乎近体诗的格局,词义上还有人名与表字的同义呼应,“明”与“亮”甚至可以相配成词。“孔明”之孔原系表程度的副词,联中却当解为“窗孔”之孔,作者巧妙地运用同音词语造成奇特的修辞效果。此外还有重字、叠音构成语流的回荡,姓名中散发着谐音之美,偶联更有拟人手法的运用。总之,十二字的上联和二十四字一副完整的上下联是一件浓缩了多种手法于其中的艺术精品。澳门征联为五洲华人弘扬国粹、共同创造这一艺术精品提供了机缘与园地。

笔者以热心分子与后期评判的身份有幸参与其盛,受益良多,曾有一绝和一联赠澳门楹联界的贤达。其绝曰:

一比孤联千口和,竞唱孔明歌;

弄潮不让钱塘水,镜海情牵四海波。

其联曰:

虽说雕虫小技可为陋室蜗居生色金銮宝殿增辉怎可说他雕虫小技;

且看环宇大千能教黎民百姓牵魂游子裔孙寻梦方能看我环宇大千。

(作者: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程祥徽)

十一比获鼓励奖征联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紫星悬碧落,年年观紫独孤红。

(上海·刘竹青)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妩容临皓魄,条条眉妩百宜娇。

(湖北·叶文治)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美厨调法菜,盘盘羹美欧阳鲜。

(湖南·刘云中)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雨亭迎晚蔼,朝朝子雨慕容云。

(深圳·许向东)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野烟迷岭石,茫茫钜野咸丘蒙。

(南海·潘华)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德神当户卫,门门敬德尉迟恭。

(广东·胡宏)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利毫挥偶对,联联吉利夏侯操。

(深圳·梁成瑜)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让王倾玉斗,回回元让夏侯敦。

(广西·郭君禧)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怨怀次玉笛,声声闺怨吴佳期。

(加拿大·王炳源)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绿波浮水藻,团团萍绿满江红。

(美国·区泽)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艳阳悬绣户,朝朝妆艳慕容芳。

求对,好的有奖励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原联无“明”字,尔后有好事者为增其难度的情趣,又在句首增一“明“字,遂使其成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惜未发现匹想者,只是评出了六条“较佳”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数条,因而澳门楹联学会不得不从以前的六千港元奖金提到三万港元,再次悬赏征联,后来有人对句:“长空飘瑞雪,霏霏翔宇”。但不足之处在于诸葛亮复姓单名,单姓复名,并忽略了“孔明诸葛亮”这一字与姓名的巧妙组合,不但相互之间词意相关,丝丝相扣,而且与“纱窗”这一特定事物关照熨贴。金伯弢先生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撰出此联对句:

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凤阁:唐高宗、武宗、玄宗三朝曾将“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之“中书省”改称凤阁。上官正:宋代开封人,复姓上官,单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这条对句的大意是:若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能沐浴在清廉之风中,制定颁布政令处处时时坚持清正廉洁,那么位居百姓上属的官吏们也就不能不正派清廉。以“清风”对“明月”,“凤阁”对“纱窗”,“处处”对“个个”,“上官正”对“诸葛亮”,对工整齐,寓意合理,只是“常”对“孔”在词性上略显小疵,但仍称得上是该联的较佳对句。

五 洲 华 人 弘 扬 国 粹 的 盛 举

——为全球“绝对求偶”活动而作

甲戌年,澳门楹联界的朋友们以二百年前的一比孤联征偶。起先只是在澳门本埠开展;继而消息传到邻近澳门的地区,深圳、佛山、广州等地陆续加入了澳门的征联活动;接踵而来的更有其他省市如湖南、上海等地的群众和专家投稿响应;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西到新疆,整个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人投入这项征联活动。征联之举惊动了世界,五大洲的华侨也都有应征稿件寄往澳门。征联活动的限期已满,然而欲罢不能,一再延期,直到延之不能再延的时候,已经收到征联七万余比了。澳门楹联学会是个业余性质的学术社团,其成员均有正职在身,其组织并无分文经费,即使应付两万余封回函的邮资也拿不出来。然而小城却不乏热衷于传统文化的“热心分子”,他们为这次征联活动捐赠了必要的经费,两位医生起初出资港币六千元,后来一位女实业家加入,增至港币三万元作为“佳偶奖”的奖金。

这究竟是一比甚么样的孤联?相传清代乾隆时期《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曾经狂称天下无不可对之对,其妻便出了这个上联诘之,曰: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这一联果然难倒了文思敏捷的大才子。后来又有人在“月”前加一“明”字,更给撰写下联的人增添了难度。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写的是一个古老的题材:月夜的景色。明月照进纱窗,每一个窗孔都被照明,许多个楼阁(葛谐阁音)都被照亮。好一片月光照耀下的银色世界。就意境而言,这个五言加七言的句子只可算作“一般”,就其语文运用的技巧而言,却可用“高难度”形容了。其高难之处主要在“个个孔明诸葛亮”七字上。“个个孔明”全等于“诸葛(阁)亮”,而“诸葛亮”系一人名,“孔明”乃是“亮”的表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排序可以表述为:字+复姓+名。而在字义方面,“个个”与复姓的第一字“诸”相当,“孔”与复姓第二字“葛”同类。另外还有平仄相间的语音格局,其要求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于偶联在音义方面的要求很容易求得共识,澳门楹联学会理事长邓景滨先生提出的五条标准早为同好者们接受。这五条标准是:一、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谐,联意相关);二、运用重字技巧,首字与第九字同;三、末五字运用谐音手法,联意相关;四、末五字为“二二一”句式,且具备一定的相应关系;五、联意自然畅顺,能与上联匹配。应征者们都以“孔明诸葛亮”作为突破口,如妙手对出了这五个字,佳偶即可问世。于是,复姓的历史人物纷纷登上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联坛,例如敬德尉迟恭、子长司马迁、表圣司空图、子直令狐绹、永叔欧阳修、元让夏侯敦、子石公孙龙……不一而足;甚至单姓也不落后:香山白乐天、逸少王羲之、畹华梅兰芳、翔宇……然而所有这些都是刻意之作,几乎不见天成者。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征联活动结束,最终还是选不出“佳偶”三万元奖金依旧悬空。评选活动的主事者们从七万比应征的下联中选出十一比,颁之以“鼓励奖”,算是对征联活动作了交代。

十一比鼓励作品中以此次征联发起地的联家作品为首选。澳门潘伦山联曰:

艳阳悬绣户,朝朝妆艳慕容芳

这一比能与上联配成较统一的意境,上联描绘月色,下联勒画阳光,你写明月,我写艳阳。这一比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字+复姓+名”能与上下文相谐,强拧或硬加的味道较淡,(不像“敬德尉迟恭”中的尉迟简直不可解。)“慕容”者,“慕其容貌也”,因其容貌“庄艳”而爱慕之。吾友林佐瀚词长着眼于意境的更高层次,提议改“悬绣户”为“窥绣镜”,并嘱我阐发他的见解。我以为林氏果然点石成金,一个“窥镜”赋予静态的艳阳以鲜活的生命,连艳阳都要朝朝来窥这位镜中的主人,你说她的容貌值不值得爱慕?

澳门甲戌年征联活动至此尘埃落定,然而历史的悬案并未了结,征联活动必将继续下去,因为这比孤联以其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内容牵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弦,而对联这种具有独特民族形式、被誉为“国粹”的艺术品种又为华裔子孙喜闻乐见。澳门发起的这次征联活动即已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这种极其强大的凝聚力。

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观察,征联活动吸引或调动了五大洲的华人投入对联创作的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孤联或上联只有十二个字,然而其艺术的蕴藏却丰富无比:除了平仄相间完全合乎近体诗的格局,词义上还有人名与表字的同义呼应,“明”与“亮”甚至可以相配成词。“孔明”之孔原系表程度的副词,联中却当解为“窗孔”之孔,作者巧妙地运用同音词语造成奇特的修辞效果。此外还有重字、叠音构成语流的回荡,姓名中散发着谐音之美,偶联更有拟人手法的运用。总之,十二字的上联和二十四字一副完整的上下联是一件浓缩了多种手法于其中的艺术精品。澳门征联为五洲华人弘扬国粹、共同创造这一艺术精品提供了机缘与园地。

笔者以热心分子与后期评判的身份有幸参与其盛,受益良多,曾有一绝和一联赠澳门楹联界的贤达。其绝曰:

一比孤联千口和,竞唱孔明歌;

弄潮不让钱塘水,镜海情牵四海波。

其联曰:

虽说雕虫小技可为陋室蜗居生色金銮宝殿增辉怎可说他雕虫小技;

且看环宇大千能教黎民百姓牵魂游子裔孙寻梦方能看我环宇大千。

(作者: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程祥徽)

十一比获鼓励奖征联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紫星悬碧落,年年观紫独孤红。

(上海·刘竹青)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妩容临皓魄,条条眉妩百宜娇。

(湖北·叶文治)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美厨调法菜,盘盘羹美欧阳鲜。

(湖南·刘云中)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雨亭迎晚蔼,朝朝子雨慕容云。

(深圳·许向东)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野烟迷岭石,茫茫钜野咸丘蒙。

(南海·潘华)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德神当户卫,门门敬德尉迟恭。

(广东·胡宏)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利毫挥偶对,联联吉利夏侯操。

(深圳·梁成瑜)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让王倾玉斗,回回元让夏侯敦。

(广西·郭君禧)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怨怀次玉笛,声声闺怨吴佳期。

(加拿大·王炳源)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绿波浮水藻,团团萍绿满江红。

(美国·区泽)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艳阳悬绣户,朝朝妆艳慕容芳。

(澳门·潘仑山)

紫金山天文台是谁建筑的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原联无“明”字,尔后有好事者为增其难度的情趣,又在句首增一“明“字,遂使其成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惜未发现匹想者,只是评出了六条“较佳”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数条,因而澳门楹联学会不得不从以前的六千港元奖金提到三万港元,再次悬赏征联,后来有人对句:“长空飘瑞雪,霏霏翔宇”。但不足之处在于诸葛亮复姓单名,单姓复名,并忽略了“孔明诸葛亮”这一字与姓名的巧妙组合,不但相互之间词意相关,丝丝相扣,而且与“纱窗”这一特定事物关照熨贴。金伯弢先生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撰出此联对句:

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凤阁:唐高宗、武宗、玄宗三朝曾将“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之“中书省”改称凤阁。上官正:宋代开封人,复姓上官,单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这条对句的大意是:若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能沐浴在清廉之风中,制定颁布政令处处时时坚持清正廉洁,那么位居百姓上属的官吏们也就不能不正派清廉。以“清风”对“明月”,“凤阁”对“纱窗”,“处处”对“个个”,“上官正”对“诸葛亮”,对工整齐,寓意合理,只是“常”对“孔”在词性上略显小疵,但仍称得上是该联的较佳对句。

五 洲 华 人 弘 扬 国 粹 的 盛 举

——为全球“绝对求偶”活动而作

甲戌年,澳门楹联界的朋友们以二百年前的一比孤联征偶。起先只是在澳门本埠开展;继而消息传到邻近澳门的地区,深圳、佛山、广州等地陆续加入了澳门的征联活动;接踵而来的更有其他省市如湖南、上海等地的群众和专家投稿响应;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西到新疆,整个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人投入这项征联活动。征联之举惊动了世界,五大洲的华侨也都有应征稿件寄往澳门。征联活动的限期已满,然而欲罢不能,一再延期,直到延之不能再延的时候,已经收到征联七万余比了。澳门楹联学会是个业余性质的学术社团,其成员均有正职在身,其组织并无分文经费,即使应付两万余封回函的邮资也拿不出来。然而小城却不乏热衷于传统文化的“热心分子”,他们为这次征联活动捐赠了必要的经费,两位医生起初出资港币六千元,后来一位女实业家加入,增至港币三万元作为“佳偶奖”的奖金。

这究竟是一比甚么样的孤联?相传清代乾隆时期《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曾经狂称天下无不可对之对,其妻便出了这个上联诘之,曰: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这一联果然难倒了文思敏捷的大才子。后来又有人在“月”前加一“明”字,更给撰写下联的人增添了难度。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写的是一个古老的题材:月夜的景色。明月照进纱窗,每一个窗孔都被照明,许多个楼阁(葛谐阁音)都被照亮。好一片月光照耀下的银色世界。就意境而言,这个五言加七言的句子只可算作“一般”,就其语文运用的技巧而言,却可用“高难度”形容了。其高难之处主要在“个个孔明诸葛亮”七字上。“个个孔明”全等于“诸葛(阁)亮”,而“诸葛亮”系一人名,“孔明”乃是“亮”的表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排序可以表述为:字+复姓+名。而在字义方面,“个个”与复姓的第一字“诸”相当,“孔”与复姓第二字“葛”同类。另外还有平仄相间的语音格局,其要求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于偶联在音义方面的要求很容易求得共识,澳门楹联学会理事长邓景滨先生提出的五条标准早为同好者们接受。这五条标准是:一、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谐,联意相关);二、运用重字技巧,首字与第九字同;三、末五字运用谐音手法,联意相关;四、末五字为“二二一”句式,且具备一定的相应关系;五、联意自然畅顺,能与上联匹配。应征者们都以“孔明诸葛亮”作为突破口,如妙手对出了这五个字,佳偶即可问世。于是,复姓的历史人物纷纷登上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联坛,例如敬德尉迟恭、子长司马迁、表圣司空图、子直令狐绹、永叔欧阳修、元让夏侯敦、子石公孙龙……不一而足;甚至单姓也不落后:香山白乐天、逸少王羲之、畹华梅兰芳、翔宇……然而所有这些都是刻意之作,几乎不见天成者。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征联活动结束,最终还是选不出“佳偶”三万元奖金依旧悬空。评选活动的主事者们从七万比应征的下联中选出十一比,颁之以“鼓励奖”,算是对征联活动作了交代。

十一比鼓励作品中以此次征联发起地的联家作品为首选。澳门潘伦山联曰:

艳阳悬绣户,朝朝妆艳慕容芳

这一比能与上联配成较统一的意境,上联描绘月色,下联勒画阳光,你写明月,我写艳阳。这一比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字+复姓+名”能与上下文相谐,强拧或硬加的味道较淡,(不像“敬德尉迟恭”中的尉迟简直不可解。)“慕容”者,“慕其容貌也”,因其容貌“庄艳”而爱慕之。吾友林佐瀚词长着眼于意境的更高层次,提议改“悬绣户”为“窥绣镜”,并嘱我阐发他的见解。我以为林氏果然点石成金,一个“窥镜”赋予静态的艳阳以鲜活的生命,连艳阳都要朝朝来窥这位镜中的主人,你说她的容貌值不值得爱慕?

澳门甲戌年征联活动至此尘埃落定,然而历史的悬案并未了结,征联活动必将继续下去,因为这比孤联以其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内容牵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弦,而对联这种具有独特民族形式、被誉为“国粹”的艺术品种又为华裔子孙喜闻乐见。澳门发起的这次征联活动即已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这种极其强大的凝聚力。

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观察,征联活动吸引或调动了五大洲的华人投入对联创作的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孤联或上联只有十二个字,然而其艺术的蕴藏却丰富无比:除了平仄相间完全合乎近体诗的格局,词义上还有人名与表字的同义呼应,“明”与“亮”甚至可以相配成词。“孔明”之孔原系表程度的副词,联中却当解为“窗孔”之孔,作者巧妙地运用同音词语造成奇特的修辞效果。此外还有重字、叠音构成语流的回荡,姓名中散发着谐音之美,偶联更有拟人手法的运用。总之,十二字的上联和二十四字一副完整的上下联是一件浓缩了多种手法于其中的艺术精品。澳门征联为五洲华人弘扬国粹、共同创造这一艺术精品提供了机缘与园地。

笔者以热心分子与后期评判的身份有幸参与其盛,受益良多,曾有一绝和一联赠澳门楹联界的贤达。其绝曰:

一比孤联千口和,竞唱孔明歌;

弄潮不让钱塘水,镜海情牵四海波。

其联曰:

虽说雕虫小技可为陋室蜗居生色金銮宝殿增辉怎可说他雕虫小技;

且看环宇大千能教黎民百姓牵魂游子裔孙寻梦方能看我环宇大千。

1913年10月,日本在东京召开亚洲各国观象台台长会议。可是,这次会议日本竟不邀请中国中央观象台参加。而外国人却越俎代庖,由当时法国教会在上海办的徐家汇观象台台长劳积逊神父堂而皇之地代表中国出席此会。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 后来虽经劳积逊神父介绍,中国中央观象台可以派员列席此会,但时任我国中央观象台台长的高鲁先生认为此事已属我国学术界之大耻,故断然拒绝出席。自此,在他心里开始萌生了要建造一座能与欧美各大天文台齐驱并驾的我国自己的天文台的和决心。 1915年,高鲁经过多次实地选择、勘察,准备将中国第一座现代式天文台建在北京西山的打鹰岩附近。之后,他勘定台址、绘制建筑蓝图、造出经费预算。但请示当局时,终因无经费而作罢。 1927年,国民定都南京后,高鲁也来到南京,任江苏省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委员。不久,蔡元培先生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应邀南下组建大学院(1928年10月改为教育部)。蔡任职后,委任高鲁为大学院观象台筹备委员会主任。于是,高鲁决心把在北京西山建台的转移到南京来实现。 如何选择台址,是筹建天文台的关键问题。经过对南京四周的山峰考察后,高鲁选择了南京东郊紫金山的第一峰为未来的台址。 1927年11月20日,在国民遵照孙中山先生遗愿召开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筹备大会”上,由于老同盟会会员、时任国民秘书和中央研究院筹委之一的高鲁的积极呼吁和坚决主张,他的《建国立第一天文台在紫金山第一峰》的提案,终于在大会上获得了通过。不久,国民据此给中央研究院下达了立即筹建紫金山天文台的第293号训令。 1928年4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高鲁被任命为所长。自此,他对这座国立第一天文台的筹建更是不遗余力。在此期间,他先后聘请南京工务局和著名的建筑师测绘、设计、绘制了登上紫金山第一峰的盘山道路图和天文台的建筑蓝图。 正当高鲁准备动工开建天文台时,他突然奉命调任驻法国公使,整个建台因此陷入停顿。 1929年2月,高鲁在出国赴任前,向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推荐当时正在厦门大学任天文系主任的留美建筑学硕士、天文学博士、英国天文学会的会员余青松接替自己的重任。 1929年7月,余青松到南京赴任后,准备按照高鲁的原定建台。但这时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提出(因紫金山属于总理陵园管委会管辖):天文所现在修筑通向紫金山第一峰的盘山道路,必须重新在紫金山北麓选线。原因是高鲁原先选择的登山路线均在紫金山南麓。如果破土动工,势必会露出黄土颜色,这样,整个紫金山南麓的风景就会被破坏。而山之南麓的中山陵,是国父陵寝所在地,不仅为国人瞩目,更为国际观瞻所系。同时,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还告知天文研究所:原先陵园方面答应高鲁赞助一半筑路费用的承诺,因经费支绌,已无力兑现。 同时,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还提出:国立第一天文台应该按照中国式的建筑风格建造。因为陵园的现有建筑,皆为中国式,即使将来的建筑,亦拟用国有体制以归划一。天文台既要建在陵园范围之中,其外观建筑就必须要与陵园保持一致。 这些建台的意外变化,使余青松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因为,要想筑通紫金山第一峰的盘山公路,只能在紫金山的南麓选线。紫金山北悬崖陡壁林立,且多有深涧。如果在此筑路不仅工程浩大,要做长距离盘旋,还必须架设多道桥梁。而路线越长,工程越大,则筑路费用就会越多。同样严峻的是,如果筑路山北,就无法接通山南的泉水。今后全台用水,若全靠从城内自来水厂运输上山,其价必贵。以天文所每月有限的经费来长期负此重担,也是不可能的。 陵园方面对国立第一天文台应该按照中式建筑风格建造的要求,对余青松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所谓中式建筑,其风格都是在屋顶、房檐两处之间表现。天文台则必须要有能转动的圆形观测屋顶,而圆屋顶就不合中国建筑的规制。 面对这些困难,余青松经过一番仔细考察和比较后,最后决定放弃在紫金山第一峰建台的,重新选择紫金山的第三峰作为台址。第三峰海拔267米,从天文观测和研究方面来看,条件当然不如第一峰好,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限于国家的财力和物力,也只能如此。余青松的这一变更台址的,在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的支持下,终于最后决定。 台址变更后,余青松遂向中央测绘总局借来平板仪、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自己动手测绘、设计通向第三峰的盘山公路。 测量工作完成后,余青松亲自绘制了这条山路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平面图和施工图各一份。 1929年夏天,国立天文研究所在京沪两地的报纸上刊登筑路招标广告。七日之内共有三家营造公司前来应征。开标之日,孙和祥营造公司以造价低、有修筑南京至汤山公路的经验而得标。 同年秋天,这条在南京地区修筑的第一条盘山公路工程,在紫金山西北麓的山脚下拉开了序幕。 工程开始后不久,就因遇上连绵的雨雪,后又因沿途屡遇巨石挡道,而手工开筑极为不易,故原定半年的工期,直到1930年夏季始告完成。 这条盘山公路后来就定名为天文台路。它起自南京城垣东北隅的龙脖子山麓,衔接环陵马路的最高处。路的首段大约有264米,其势直如矢向东北上,后虽略有弯曲,然而仍然保持原有方向,直至辛亥革命浙军阵亡将士纪念塔(现已无存)所在山脊下始大转弯,然后再沿直线前进,及至太平军天堡城要塞下方再一回转,最后作一大转弯而到达紫金山第三峰。全路长约二公里。 在筑路工程进行期间,余青松又亲手设计绘制了天文台的建筑蓝图,并获得中央研究院和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1930年夏天,天文所在南京《中央日报》和上海《申报》上刊登建台招标广告。然而,广告七日,又屡次延期,上海方面没有一家营造公司应征,南京方面来应征的也只有两家。可开标之日,这两家营造公司开价之高,却远远出乎天文所的意料和承受能力。 而这时,国民早已核定的建台专用经费,虽不时有发下之讯,但至今仍未能领到分文。天文所被迫向各方借款,结果也成画饼。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余青松只好宣布这次招标失败。 招标失败后,余青松暗地对失败的原因作了一番调查。调查后,他发现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高山建筑,确需巨金。二是由于小包工无力承担,而大包工以资力雄厚,营业发达,不屑承担薄利建筑,所以宁愿开高价,即便不得标也认为不可惜。据余青松分析,第二种原因可能较近真相。至于这次招标时,为何应征者极少,则可能是大多数营造商,素无建天文台的经验,且施工又是在高山之上,所以多数不敢前来尝试。 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深谙建筑学的余青松果断地决定用点工制的方法自行建台。这个办法就是:所有的建筑材料全部由天文所自备,招募工匠兴建,另外雇佣监工、账房、工头各一名,分别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点名、发放工资、购买材料及招募工友等事宜,其余瓦匠、木匠、电匠等,均是按日计算发放工资。 1930年夏季,国立第一天文台终于在紫金山第三峰正式破土动工。 在这座天文台的建设过程中,由于余青松用了点工制的方法,同时在施工中就地取材,大量用紫金山特有的虎皮石砌就地基和墙面,不仅节省了大笔的材料和运输费用,同时还使紫金山天文台后来成为防风、防火的坚固建筑。 1931年秋天,正当余青松坐镇紫金山,加紧监督天文台的建筑工程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不久,上海“一·事变”又起,南京的形势也日见危急,国民于1932年1月3日迁都洛阳。在这种政局动荡、人心惶惶的情况下,余青松不得已只好将正在施工的工匠遣散,仅留两名小工在紫金山看守已成建筑。 1932年5月,《淞沪停战协定》签字。7月,驻沪的日军方开始撤退。天文所闻讯后立即召回工匠,继续天文台的建筑工程。 1934年夏天,经过五年时间的艰苦施工,国立第一天文台的主要建筑已经基本建成。它们分别是:台本部一幢,25间,面积503.80平方米;子午仪室一幢,5间,面积113.95平方米;赤道仪室一座,6间,面积106平方米;变星仪室一座,面积25.52平方米,东宿舍一幢,19间,面积237.11平方米;西宿舍一幢,32间,面积261.28平方米。土木建筑总投资为19万元。 1934年9月,国立第一天文台终于落成,因建在紫金山上,人们习惯上称作紫金山天文台。 在紫金山第三峰上,占地47亩的天文台台界,由南京公勤厂用铁丝网围起。台界内,六座银色的天文观测室圆顶,高低错落,衡宇相望。每座圆顶的基座和整个墙面,均用虎皮石砌出了水波纹形状。每座圆顶四周均环绕着天坛式的石栏杆。其中,以台本部的建筑最为别致:台本部是紫金山天文台最早的建筑,系杨廷宝设计,1931年建造。该建筑包括行政办公用房和观象台两部分。这幢建筑基本上是按轴线对称布置,设计时利用地形高差,在底层两侧和二层中部北侧均有出入口与室外相通,底层与二层间另有楼梯相连。底层为一般办公用房,二层为馆长室、会议室、档案室等,北边为观象台。该建筑将行政办公与圆形观象台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在台本部的主楼正中,有一石阶通向一巨大的银色圆顶观象台。长阶中段,民族形式的三孔石牌楼横跨其上。牌楼顶部覆盖着精制的蓝色琉璃瓦,正中镌刻着国民林森书写的“天文台”三个蓝底填金大字,字体妩媚古朴,颇具神韵。 台本部建筑的外墙用就地开的毛石砌成,与环境浑然一体,庄重朴实。各级平台均设有民族形式的栏杆。拾级而上,台本部四周为一大平台。平台中央圆顶内一架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直径为60厘米的现代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和陈列在台本部下面的几架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居一座山峰,交相辉映。 其余分布在峰顶各处的天文观测室,以其所处地势的悬殊,或筑大道依势逶迤,或修斜坡利于行车,或砌阶道便于步行。台界内的岗阜侧壁,经过削平整理后,铺以草坪,种上翠竹。大道小路旁广植冬青,各研究室门前栽种上松柏,所有空地遍种花草。 综观紫金山天文台整个建筑,不仅气势雄伟,造型精美,给人一种学术研究机构的庄重之感,而且自远处看去,又颇具有中式建筑的特色和韵味。 紫金山天文台建成时,配置了价值23万元的现代天文仪器。由于它拥有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直径达60厘米的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和一批先进天文仪器,以及外观建筑的美仑美奂,因而被世界天文学界称为是远东第一台。自此,中国一批现代天文学的先驱们先后相继来台工作,用他们的双手在这里翻开了我国现代天文研究的新篇章。 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建设过程中,天文研究所所长余青松先生在建筑学和天文学方面的造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同年8月23日,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被迫撤离南京。离开南京后,先辗转撤到长沙,后又迁至桂林。1938年4月18日经越南河内迁移至昆明。 撤到昆明后,余青松发现昆明地高云薄,星光明显,天气特别优良,除短时期的雨季外,以晴天居多,十分适宜天文观测。因此他决计在昆明建设一座紫金山天文台的战时天文台,继续中国的天文观测研究。 决定后,余青松便开始四处选择台址。经过多处实地踏勘,最后选定位于昆明东郊的凤凰山为建台地点。台址选定后,余青松亲率天文所职员测绘凤凰山地形,设计建筑蓝图,并委托也是因为战乱而迁到昆明的上海陆根记营造厂承筑。 1938年秋,凤凰山天文台正式破土动工,1939年春天即告落成。 凤凰山天文台的建筑共有四座:第一座为办公室,附变星仪观测室、太阳分光仪观测室和图书室;第二座为中星仪室;第三座为职员宿舍;第四座为工友宿舍和厨房。凤凰山天文台的造价共为3万元。 1939年春天,紫金山天文台离开在昆明城内的临时办公地点,迁至凤凰山办公。内迁时携带到昆明的一批天文仪器,也一一在凤凰山上重新安装使用,并在这里恢复中断了两年多的天文观测。 高鲁、余青松等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先驱们,在战乱频仍、内忧外患、国家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历尽艰辛和磨难,创建的紫金山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不仅为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天文学发展的摇篮,而且也成为世界天文研究的重镇之一。